西方美学导论
第十讲 从柏克到康德:美与崇高
1、柏克对美与崇高的分析
激情或情感的分析
激情:痛苦、愉悦
美:不在于比例、效用与适合、完善、德性
崇高:令人恐惧的事物
语言的崇高(杜博神父《对诗与画的批判式思考》):绘画通过视觉、无需人为设定符号
——>绘画是有打动人的力量
柏克两大文学崇高形象:1、钦定版《圣经》2、弥尔顿《失乐园》
柏克认为:诗歌有更有力的力量来支配情感
理性主义认为:越清晰的东西越美
柏克:政治保守主义
韩炳哲:当今时代的“平滑之美“与对痛苦的逃避**
2、康德对美与崇高的分析
一、
1、前批判时期、批判时期《纯粹理性批判》、《实践理性批判》、《判断力批判》、晚期
2、判断力(1)规定性的判断力(2)反思性的判断力
3、我能够知道什么(对客观世界的认识)
二、对美的分析
4、他致力于寻找品味的先天法则、而非经验法则
5、第一契机:鉴赏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对一个对象作出评判,愉悦对象叫作美 去功利化的愉悦
6、第二契机:美是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
7、第三契机: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无感官、无目的性
8、第四契机:美没有概念而被认作必然愉悦
9、鉴赏:知性与想象的自由游戏
三、对崇高的分析
数字的崇高、力学的崇高
崇高(消极的愉快)促进生命的情感、美是一种间接产生的愉悦
西方美学导论
http://example.com/2025/07/08/西方美学导论(散装)/